他是王立平、徐沛东的老师,生于乱世却创作了不朽的音乐,一部《红色娘子军》影响了几代人……
点击上方“民歌中国”可以订阅哦
提起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鱼美人》,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不陌生。这些作品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中国音乐的经典作品,其中的主要音乐片段改编后成为各大音乐会保留曲目。而杜鸣心,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,就是这些经典名作的创作者、缔造者。
资料图片:著名作曲家杜鸣心
难忘花堤街的手摇唱机
杜鸣心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市,4岁随父母迁居武汉武昌花堤街。他回忆自己的音乐启蒙:“我父亲当时是少校军官,很喜欢音乐,专门买了一台手摇唱机和一些歌曲唱片,经常在家里欣赏。我现在还记得,唱片里有《渔光曲》、《毛毛雨》和梅兰芳的唱段。”
至今,杜鸣心还清楚地记得70多年前的一夜:“父亲为抗日开赴前线的头天晚上,专门带我到汉口看了一场荀慧生表演的京剧。那是父亲跟我在一起的最后一夜。不久,父亲在淞沪前线阵亡,家庭顿时失去经济来源。”
后来,母亲带着他短暂回潜江,战火却越烧越近,杜鸣心被送到儿童收容站撤往四川,并分到永川县第二儿童保育院。
在那里,他见到了向往已久的陶行知校长和著名作曲家贺绿汀、歌唱家任虹、作曲家任光等,并且由贺绿汀、任光直接教导。尽管杜鸣心过着穿草鞋、吃稀饭的困苦生活,但是他的学习兴趣高涨,吸纳了丰富的音乐营养,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↓ 视频:《红色娘子军》插曲《万泉河水清又清》 ↓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o01730bp39a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提心吊胆创作《万泉河水清又清》
《万泉河水清又清》是芭蕾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中的经典插曲,自1964年10月在北京首演后,传唱至今。但杜鸣心回忆创作过程时,却说:“它曾经让我提心吊胆。”
当年,杜鸣心接到《红色娘子军》音乐创作任务时,已是1964年的春天,时间非常紧迫。这部被定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献礼剧目,由吴祖强、杜鸣心、施万春等人组成音乐创作班子,分工合作。杜鸣心负责的是第四场《军民鱼水情》下半场和第六场《常青就义》的音乐,其中就包括插曲《万泉河水清又清》。
有一天,江青在审查这首歌曲时,斥责道:“这个曲子写得怎么像黎锦晖?!必须改写。”“当时,这句话太可怕了!”杜鸣心介绍,黎锦晖曾于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写过许多爱情歌曲,这些作品一度被视为黄色歌曲。“江青说我像他,问题很严重。”当时有一位演员甚至指着杜鸣心的鼻子说:“杜鸣心你好大胆子,竟然把黄色歌曲塞到戏里来了!”
后来,他们发动了乐队、合唱队里凡是能作曲的人都来参加创作,写出了近百首《万泉河水》。然后让作者全部回避,由合唱团现场演唱,文化部部长来选定。最终选中了一首吸收了海南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,还是杜鸣心的作品。
几十年,《红色娘子军》中的《快乐的女战士》、《万泉河水清又清》等音乐来经久不衰,深入人心,成为那个年代音乐经典中的经典,更是创造了中国音乐界的传奇。
↓ 视频:郎朗演奏《鱼美人》选曲《水草舞》 ↓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0509jqqnea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用洋乐器讲中国话
一生坎坷艰难的杜鸣心,曾创作过无数风格鲜明,感人肺腑的经典作品。他被中国音乐界誉为“用‘洋乐器讲中国话’、无人能与之比肩的作曲家”。
杜鸣心音乐创作颇丰,器乐作品尤为突出。他的成名作——中国舞剧《鱼美人》(与吴祖强合作)、中国芭蕾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,均被选入“20世纪中国音乐经典”,其中主要音乐片段改编后成为音乐会保留曲目。
他的《第一小提琴协奏曲》曾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,并被选为1987年首届全国小提琴中国作品比赛决赛曲目。其它代表曲目还有交响音画《祖国的南海》,交响幻想曲《洛神》、《青年交响曲》、《第一钢琴协奏曲》、《节日序曲》、芭蕾舞剧《玄凤》、《1997序曲》等。80年代初,杜鸣心还在香港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并先后为《原野》、《伤逝》、《李四光》等十余部电影作曲。
图:杜鸣心与学生
桃李满天下
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,杜鸣心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。其门下弟子众多,皆为现今音乐界之巨擘翘楚。例如:王立平(电视剧《红楼梦》主题音乐创作者)、赵季平(曾为电视剧《大宅门》、《乔家大院》配乐)、张丕基(《乡恋》作者)、著名作曲家王黎光、徐沛东、刘索拉、瞿小松等。
著名音乐家徐沛东曾回忆:“上课时他总是用钢琴跟我们‘对话’,‘聊’作品的结构。作为老师,他从不压抑学生的个性。在校期间,有一次杜老师外出采风把我交给了另外一名教授,结果这3个月,我一个音符都没有写出来!”
“1963年,8岁的我跳着杜老师参与创作的舞剧《鱼美人》中的《珊瑚舞》;1971年,我在农场劳动,《红色娘子军》中吴清华的一段独舞着实打动了我。那时我心中就暗下决心我也一定要写出这样的音乐!1977年,我如愿成为了杜老师的学生。他教课从来都是因材施教,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不公平。”作曲家叶小纲真诚地说。
“当年我考大学时,就是冲着杜老师去的。他的人生虽然历经磨难,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、乐观的心;他给学生上课从来都是衣冠整洁、气氛温馨。杜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教了我们作曲理论,教了我们创作方法,更教了我们如何为人。”作曲家王黎光一提起自己的导师便滔滔不绝。
策划/撰稿/编辑:民歌君
来源:微信@民歌中国(mingechina)